首页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省考公务员真题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2007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西瓜

文档

14174

关注

0

好评

0
PDF

2007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 16 下载 42 大小 285.3K 总页数 8 页 2023-05-20 分享
价格:¥ 1.00

热门文档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2007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所有文档标识价格只是收集/整理所需费用,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文档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版权等,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联系QQ362527402。
2007年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接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3、用黑色锅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第三页)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4、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二、给定资料材料内容(本材料的人物和场景为虚拟)时间:2007年1月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栏目:阳光会客厅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小文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王主任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教授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5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己经成为杭州走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者倾向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己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比重,己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多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比重分别提高了7.1和6.7个百分点。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己经不容忽视了。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己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官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表演、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埘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爪、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等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顾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李教授: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王主任: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发展能大大改善人们的人文精神面貌。我们只有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同时文化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小文: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我这里的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即调查的100名在押少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这其中由于经常看含有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此外,这100位未成年中,经常出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出入成人娱乐场所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目前阿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仿效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王主任,你怎么看?王主任: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使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常秩序,去教化人一一使人“人化”一一像个“人”。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入,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两,甚至使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地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李教授:是这样的。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造,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村镇甚至赌博成风,这一状况的蔓延,大大损害了农村淳朴的乡风。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是让农民们明白,要想获得幸福需要鼓起来的不只是钱包,更需要有道德、有品位的思想文化生活。小文: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张处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约占总人口60%一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一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程度不平衡。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同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小文: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28。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的小幅上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小文: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李教授: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淆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张处长: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58场。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国有剧团共投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票房收人和观众人数的比为1:0.19:0.09。民营剧团要远远比国有剧团活跃.更具有市场占有率。省新华书店率先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联营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团资产总量、销售收人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国有文化资源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雨”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小文: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王主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话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小文: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速度己经越来越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李教授:进人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