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省考公务员真题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2018年江西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法院、检察院)及答案
西瓜

文档

14174

关注

0

好评

0
PDF

2018年江西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法院、检察院)及答案

阅读 35 下载 33 大小 306.55K 总页数 7 页 2023-05-20 分享
价格:¥ 1.00

热门文档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2018年江西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法院、检察院)及答案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所有文档标识价格只是收集/整理所需费用,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文档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版权等,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联系QQ362527402。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y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2018年江西省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统一考录公务员笔试《申论》分类:申论/江西来源:粉笔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2.请在试卷、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对应的数字。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中国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对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宜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尊崇祛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一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确保“七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养成守法习惯。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基层组织和部分、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要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要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材料22018年6月,A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了乡镇基层普法工作的社会调查,下面是调查走访时的部分笔记:在受访群众中,60岁以上的占56%,20岁至60岁之间的占17%,20岁以下的占27%。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普法效果差。一些偏远村委会,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不全面,使一部分农民群众不能接受到教育。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32%的人选择私了,58%的人选择向基层干部或政府求助,10%的人选择上法院起诉。不选择走司法程序的人中,38%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具体该找哪些部门:45%的人觉得诉讼时间过长,费用太高,得不偿失:17%的人不相信会得到公平、公正的结果。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更多的是基于事业发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关注对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工作安全保障类法律。女性更多的是关心家庭稳定和睦,从而关注家庭健康保障,经济收入,以及家庭稳定类的法律。但遗憾的是,过去我们普法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大而统的宣传模式己经不能满足农民对法律渴望多样化的需求。在受访干部中,92%的人表示法律对自身的工作很重要,94.8%的人表示应当将具备相关法律知识作为任用或提拔领导干部的前提。虽然大多数人意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乡镇机关单位中,系统学习过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法的工作人员还不到30%,系统学习过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领导干部不到8%。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基层干部甘愿充当违法乱纪者的“说客”,在接到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后,不认真全面展开调查,反而巧言令色替违法乱纪者“站台”、“捂盖子”,“游说”被侵权人妥协或者放弃维权,为基层百姓深恶痛绝。大部分乡镇、村(社区)没有专职普法人员,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或临时抽调有关单位人员来做,有些人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常常把普法宣传教育当成一项临时性的工作,“普法”变成了向群众“摊派”法律知识。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采取张贴宣传标语、集会宣讲、发放普法宣传材料、走访口头告知等形式,工作开展效革很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文艺节目组织不够,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虽然财政己给子了极大支持,但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工作展开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单位宣传经费靠临时挤、筹等办法解决,导致了基层普法工作不能平衡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死角和盲区。长期以来,“法即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正确理解。诚然,对违法者的惩戒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传中要力戒这种片面的倾向。基层社会生活受到法律调整的领域十分广泛,普法工作应当结合基层的特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给群众予以法律帮助和法律引导,让群众认识到保护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这样,基层民众才能形成法律观念,培育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材料3F镇龙渠村米石厂是一家石料加工企业,因为没有任何环评手续,今年四月份被环保部门查封,但不久后又继续生产,八月份再次被环保部门查封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然而,环保部门随后又撕掉封条让米石厂继续生产,理由是米石厂也不容易,待剩余石料生产完后再停工。如此“人性化”的执法,不只让人啼笑皆非,更会让当地村民很受伤。村民们不但要再度忍受粉尘和噪音污染,还得担心会不会有第三次查封,乃至第四次、第五次查封。这一荒唐的案例提醒我们新环保法得到一些地方的有力执行,或几个执法成功的案例,并不代表新环保法的全面胜利,也不表示环保部门执法偏软、难以“硬气”的问题得到有力纠正,执法困境仍然在阻碍着环境保护。新环保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组织,可以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照理,这是一个能督促环保部门执法、迫使地方政府正视企业污染行为的办法。但实际上,新环保法实施后,环境公益诉讼不多。这就意味着新环保法的落实,仍主要依赖环保部门的执法,然而,地方环保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仍受制于地方政府。材料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礼治”的传统,汉字中的“礼”字,除了具有规范的含义外,还兼有馈赠的意义,而送礼就等于是送“人情”,这个是情和礼相融合的表现。费孝通先生认为,重人情是传统社会的固有特点,他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比喻,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人是人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y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际关系同心圆的核心,不同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本质上,重人情充分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团体性特征。在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人们经常感觉到亲友的温暖和关爱,这种友情和亲情,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感情之一。中国人重情尚义,讲究知恩图报,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但是,法律与人情具有各自的逻辑,两个维度不同但各自发挥其影响,如果允许人情过多地介入到法律中来,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作用。中国虽是一个人情社会,但自古以来也不乏清明廉洁、秉公执法的传统,所谓“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章是东汉顺帝时期一位不徇私情的名吏,在他新任冀州刺史时,恰逢有位老朋友在其属下担任清河太守,但是该人贪赃枉法,为老百姓们所痛恨。该人得知苏章为其上司后,便设宴相请。席间该人陈述了二人平生的情谊,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老朋友以此套近乎,想用往日的情分换取苏章的庇佑,不料苏章回答道:“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日公堂之上,苏章便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张某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法官助理,下面是他的一则手记:有人说“法不容情”,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和人情仿佛一对纠缠不清的怨偶,时而反目成仇,时而如胶似漆,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作为一名法律从业人员,我也时常在思索,法律和人情到底应如何排列才能让法律不为人情所伤,人情不因法律而泯灭。我到法院工作不久,目前还只是一名小小的法官助理,但是在这期间,我便接到过数次亲朋好友对我院审理案件情况的问询、请托,让我陷入法律与人情的冲突和不安。记得有一次接到亲友的请托电话,当时我还是一名战战兢兢的新人。一位亲友在得知我入职法院的消息后,满怀希望地打来电话,拜托我帮他查询一起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希望我能向承办法官打听一下其案件将如何下判。入职培训课学习的“五个严禁”仍在耳旁回荡,身为新人的谨小慎微让我对亲友的要求感到害怕和紧张,不待亲友将话说完,我便急着回应:“不行不行,我们有纪律,这个事情我做不了,会被开除的。”亲友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转而向其他亲友挨个诉说了我的忘恩负义,六亲不认。为此,我的委屈与焦灼直到两三个月后才慢慢得到缓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存在亲情、友情、爱情,正是这些情谊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温情而多彩,但是现实中,许多情谊因为缺乏把控而逾越了应有的界限,成为了触碰法律、扰乱秩序的罪恶之手,这样的情谊必将滑落于欲望的泥潭,注定无法持久。作为法院人,我们一边执掌着司法的天平,肩负着公平正义,一边与世间凡夫一样为人情世事所缠绕,一旦划不清人情的界限,很容易出现法律为人情所伤,人情最终因违法而泯灭的局面。材料5N县是M市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75万,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人多地广、社情复杂的实际,给全县的普法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普法教育战线长、层次多、内容广、要求高、组织难等特点,县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抓好农村普法工作的落实。该县每年都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县、乡、村三级普法干部,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具体实施部门,组织律师和法律专家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普法工作。几年来,共培训普法骨干3000多名。每次集中培训教育,他们都以贴近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和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实用内容的培训,保证了普法骨干学法来得了、坐得住、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使全县农村真正有了一支懂法队伍。根据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需要,他们进一步健全了县、乡两级法制建设领导工作机构。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依法治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各乡镇也都按照县里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组织,定期例会,及时向县里汇报工作情况。全县普法工作形成了层层有组织,层层有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县制定并落实了县、乡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县直行政事业单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