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资料技术交底(框架)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西瓜

文档

14174

关注

0

好评

0
DOC

(框架)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阅读 616 下载 424 大小 57.5K 总页数 7 页 2023-05-11 分享
价格:¥ 1.00

热门文档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框架)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所有文档标识价格只是收集/整理所需费用,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文档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阅读交流使用,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版权等,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联系QQ362527402。
(框架)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一、钢筋工程钢筋运至施工现场后,严格按等级、牌号、直径分别挂牌堆放,钢筋堆放离地不少于20cm,钢筋堆放处四周挖设排水沟,以利排水。(1)钢筋连接:钢筋全部采用搭接焊,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d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2)钢筋绑扎程序:绑扎柱筋→梁筋→板筋。为确保钢筋工程施工顺利,要求钢筋翻样能及时准确地做出钢筋下料表和各种规格的计划,材料按上述绑扎顺序进场,及时做好半成品的加工,力争做到半成品钢筋随出、随吊、随绑扎。(3)钢筋绑扎质量要求、板钢筋的交叉点应用扎丝扎牢,不得有变形、松脱、位移。b、所有钢筋的规格,间距,根数,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所有箍筋均应与受力钢筋垂直,I级箍筋弯钩呈135度角,弯钩长度不少于10d。d、绑扎网片和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单位:毫米):骨架宽及高:受力钢筋:间距±10排距±5箍筋间距±20e、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单位:毫米):楼板:15梁和柱受力筋:25,±0.000以下板20梁、柱受力筋30、所有插入筋的规格、尺寸、间距、锚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g、板钢筋网片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可交叉间隔交错扎牢。(4)钢筋绑扎要点:、框架梁与次梁相交且底面平时,次梁纵筋放在主梁纵筋上面。b、构造柱箍筋绑扎前要检查柱主筋位置,如有偏差应及时校正。c、双向配筋的板,板底短向钢筋放在下排,长向钢筋放在上排:板面短向钢筋放在上排,长向钢筋放在下排。d、楼板上双层钢筋架立采用Φ12钢筋撑脚,间距1m一个。(5)质量保证措施、楼板上所有电气管线必须在楼板底层钢筋铺设完后安装,使楼板底面混凝土保护层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b、柱、梁、板钢筋保护层垫块按间距0.7~1m设置,用扎丝与主筋扎牢。c、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工应对钢筋规格、品种、间距、尺寸、根数、搭接位置与长度、锚固长度等进行复核验收,不符合之处应及时派人整改直至合格。、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看筋”,如发现有松动,移位,保护层不符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e、模板内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除设计图中的外),在支座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00mm,在中间支座伸至支座中心I级钢筋端部做成180°弯钩。f、粱、柱内向受力钢筋的搭接和接头允许位置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g、等高框架梁节点主次梁断面等高时,配筋应保证主梁的主筋位置:悬挑梁主筋放于梁筋之上,四边支承的钢筋,上部钢筋短跨方向在上,下部钢筋短跨方向在下。h、在柱纵向主筋搭接范围内,箍筋要绕过两根钢筋,弯钩要相应加长,搭接处两根钢筋应贴箍筋放置,不应一外一内,箍筋各肢尺寸应准确,以保证柱主筋的位置,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小500mm,且不小于1/6楼层净高。(6)钢筋绑扎的注意事项a、柱子插筋的位移插筋预留时应考虑混凝土振捣时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后均要检查插筋的位置,并用水平筋将插筋焊接固定。b、梁的钢筋骨架尺寸偏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箍筋配制的尺寸偏小和双脚箍的组合尺寸偏小,因此在钢筋翻样和钢筋绑扎时,要熟悉图纸,并详细向操作人员交底。c、主筋的锚固长度和弯起钢筋位置不准绑扎前,要仔细检查钢筋加工的质量再行绑扎。d、梁、板上层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被踩踏预防的方法是在浇筑砼前,搭好上人通道,施工人员严禁在钢筋上行走、踩踏绑扎完成的钢筋骨架。在绑扎钢筋时采用定位钢筋支撑(用镀锌钢管制作,上开槽,浇筑后初凝前拔除补浆)e、柱子骨架绑扎不够垂直竖向钢筋在绑扎时要吊线调正后再上卡。层高超过4.0m的柱子,绑扎钢筋时要搭固定架子,不允许踩踏柱子钢筋骨架绑扎柱箍。二、模板工程(1)模板的选用和支撑a、梁模板梁底模、侧模均采用30mm厚木模板,现浇板采用胶合板。梁下部支撑采用50mm×100mm的木枋,间距300m一道。支撑架按设计设水平杆、扫地杆、斜撑并与板支撑系统连成整体。对工程中截面较大的梁,梁截面加对拉铁丝进行模板加固。b、柱模板按柱断面尺寸,尽量采用整块模板作侧模,竖向采用50mm×100mm方木做围擦。柱箍设计形式为:先用50mm×100mm方木沿柱横向固定柱模板,并用12钢筋制成柱箍加木楔固定木枋。楼板模板楼板模板计划采用30mm厚胶合板铺底模,底部用50mm×100mm方木做搁栅,间距300mm。平台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2)模板施工a、柱模板安装程序:放线→定位基准→柱筋四角焊接角钢→模板分段就位→安装支撑→调直纠偏→全面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白封闭清扫口安设柱模板时,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柱“烂根”,施工中柱子支模的模板应超出上层楼板(或梁)顶面30-50cm,再支上层柱模。超出楼板顶面(或梁顶面)模板不拆,并使上层柱模落在该层模板上,并向内收紧,柱模下口留一块活动模板作清扫口,同时柱位处的楼板(或梁顶面)浇筑混凝土时应捣实、振实。b、梁、板模板安装顺序:弹线定位→梁底模安装(按规范要求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几何尺寸→支板模→复核板模标高。梁、柱节点:梁、柱节点采用木模组装而成,该处极易出现关模不严密,缝隙过大,引起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应对施工班组进行清楚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强化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同时还要重点检查该处的支模方法,一是要牢固可靠,同时也不要因支撑过度引起接头处断面尺寸减小。施工中应做好穿墙、预留孔道、预埋件等施工工作。预留孔洞模板应根据孔洞大小、形状和位置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预留设置。(3)模板的拆除、不承重模板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强度且表面光洁及棱角方正。b、承重模板(底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列要求时方可拆除,并有书面申请,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签字后方可拆除。跨度≤8m时,R≥75%:跨度>8m时,R=100%:板:跨度≤2m时,R≥50%:跨度>2m、<8m时,R≥75%:悬臂构件:跨度≤2m时,R=75%:跨度>2m时,R=100%R一实际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比率。C、己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入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必须经核算,如加设临时支撑等。(4)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所有梁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支撑图,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班组施工,特殊部位应增设细部结构大样图。b、当梁跨度≥4米时,底模按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拆除后的模板,应将表面的混凝土残渣、垃圾清理干净,重新涂刷隔离剂后堆放整齐。d、柱、梁、板底部均考虑垃圾清理孔,以便将垃圾冲洗排出,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密实,浇筑前再行封闭。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职质检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对拉铁丝等进行全面检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有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木工“看模”,发现有“跑模”等问题时应及时报告纠正。、所有楼板、墙板内的预留孔洞模板必须安装正确,并作加固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振动移位或因混凝土的浮力而浮动。三、混凝土工程(1)砼以柱→梁、板→楼梯的顺序施工,按楼层划分施工段,分别组织流水施工。(2)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均应进行检查和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并由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现场认可,方可允许浇筑。b、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模板,模板拼缝要堵严,防止漏浆。©、浇筑柱子等深度较大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时,若浇筑高度超过2米,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采用串筒、溜槽等工具,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宜随浇筑高度的上升,的予递减。d、柱、梁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宜大于400cm,振动时间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